大家好,我是小量,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。有关苏轼简介资料(苏轼一生的总结)的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苏轼简介以及生平经历?
苏轼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生于公元1037年,去世于公元1101年,北宋眉州眉山人,祖籍河北栾城,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
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,算的是上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
苏轼自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,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,宋嘉佑二年与与弟弟苏辙、父亲苏洵同时进士及第,一时成为一方美谈,人说“一门三苏”。
嘉祐六年,苏轼应中制科考试,入第三等,为“百年第一”,授大理评事、签书凤翔府判官。后来母亲病故,因守孝丁忧故里,熙宁二年官复原职。复官之后,因为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,而上书反对,从而受到排挤,苏轼自求外放,调任杭州通判。
苏轼一生起起落落,经历坎坷,但也许正是因为其丰富的人生经历,才能留下如此多封著作。
苏轼一生经历概括?
一、苏轼简介: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 [1-3] 。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 [4] 。
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神宗时曾在凤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元丰三年(1080年)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后,曾任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、礼部尚书等职,并出知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,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宋高宗时追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 [4] 。
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其文纵横恣肆;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其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 [4] ;其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亦善书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;工于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传世。
二、苏轼的命运可以概括为三起三落:
1、“一起”:步入仕途。公元1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,苏东坡名列第二,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。他的策论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后来收入《古文观止》,使他名震京师、脱颖而出。考中进士后,苏东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凤翔府判官,品级不高,从八品,扎扎实实干了将近3年。
被召回朝廷后,他任职史馆(国家图书馆),在那里读了很多书。神宗熙宁四年(公元1071年),下派到杭州做通判,做了2年零9个月。然后到密州任太守(公元1074年),当时38岁,属于“年轻干部”。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,湖州太守3个月。可以看出,苏东坡步入仕途后,一步一个脚印,逐步被提拔重用。
2、“一落”:大难临头。公元1079年,因为“乌台诗案”,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。乌台就是御史台。为什么叫乌台?唐朝时御史台内有几棵大柏树,乌鸦在上面筑巢,所以把御史台叫乌台,一直沿用下来。
案件是因文字而起的,所以叫“乌台诗案”。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,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。苏东坡反对变法,站在旧党一边。李定和舒亶等人千方百计迫使宋神宗给他定罪。政敌一心想置他于死地,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,太祖早有誓约,除叛逆谋反罪外,一概不杀重臣、不杀士大夫。宋神宗又特别爱惜人才,所以就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,贬。
贬到哪里去呢?黄州。黄州当时是下等州,贫穷落后。长江自北向南折向东绕城而过,巴河自北向南注入长江,长江和巴河一起把黄州围得像一口井,苏东坡说:“黄州真在井底”,相信是有感而发的。但苏东坡毕竟人才难得,宋神宗也不想太亏待他。好在黄州离开封不远,基本生活还有保障,就把他贬到这里来了。
3、 “二起”:东山再起。公元1085年4月,宋神宗驾崩,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,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,尽废王安石新法,史称“元祐更化”。任用司马光为宰相,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。先任登州太守,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,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。短短17个月时间,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,跃升了12个官阶。
4、“二落”:知难而退。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,苏东坡坚持原则,反对全盘否定。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,苏东坡觉得不开心,一再主动请辞外放。公元1089年7月至公元1091年2月,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。
5、“三起”:再回朝廷。苏东坡公元1091年3月回朝,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,然后出任颍州、扬州太守,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、礼部尚书9个月。从苏东坡频繁的上下左右调动,反映了朝廷当时极端矛盾的心态。一方面,太后对苏东坡极为赏识,希望他作为与新党制衡的政治力量;另一方面又恨铁不成钢,对苏东坡爱也不是、恨也不是。
6、“三落”:一贬再贬。公元1093年9月,太后驾崩,18岁的哲宗亲政。哲宗的心灵已经有些扭曲,太后摄政时,他基本上是个局外人,大事小事与他无关。他很郁闷,刚一亲政,就变本加厉地进行政治反扑,无情打击“元祐党人”。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,赶出京城;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,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;再贬,被贬到更远的儋州,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。
诗人苏轼简介?
苏轼别称:苏东坡、苏文忠、苏仙字号: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,又号铁冠道人、海上道人所处时代:北宋民族族群:汉族出生地:四川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出生时间:1037年1月8日去世时间:1101年8月24日主要作品: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主要成就: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豪放派词人主要代表之一,“三苏”之一追赠:太师谥号:文忠
众人眼中的苏轼,苏东坡,是当之无愧、名副其实的大文学家。但却很少人还知道他的另外一项技能,那便是书法,苏轼的书法也能算得上北宋时期的一绝,虽比王羲之稍微逊色,但担任大书法家也是名至实归的'。
首先,苏轼作为大文学家,他都哪些才能,或者说他都有哪些作品,以至于后人评价他为一个大文学家。
想当日,苏轼,与其父、弟三人共同赶赴京城,参加科举考试,三人同时金榜题名,放榜当日,苏家门前几乎被人踏破,可谓是人声鼎沸。其后,他们三人同时入朝为官,苏轼的为官之路最为坎坷,正是这种坎坷,加之他的天赋,造就了他创作了大批量的文学作品,在政论上建树不大的苏东坡,却开创了宋词的一个新派别,豪放派。在他的诗词中,前半段写景大气霸气,后半段抒情豪迈壮阔,一改那小女儿家的娇羞之态 ,并且在苏轼的大多数作品中的抒情都是积极向上的,表现了主人公虽然身处逆境,但仍然能够心怀希望,着眼于远处,相信自己的未来之路必将越来越为之光明。著名文集有很多,如《念奴娇》等。
其次,他作为一个书法家,被后世之人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,可与王羲之比肩,可见他的书法确实是开创了当时之先河,并且在行书中的成就可谓是卓越不凡,著名的作品有《寒食帖》等。
苏轼的简介,简短些?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
心思缜密,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成了千古绝唱,与上一首不同,这一首更带有相思之处,事情不能圆满的憾缺。
他的词和诗:豪情壮志,让人肝胆淋漓。婉约之言,让人感慨万千。苏轼是个很有意思的人,喜欢吃而且喜欢做吃的,东坡肘子,东坡肉等等,一个喜欢吃的和做吃的的人绝不是一个单调的人。
虽然是这样的一个人,临终之前一首肝肠断,道尽一生心酸苦辣。
苏轼的生平经历简要概括?
简历
苏轼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生于公元1037年,去世于公元1101年,北宋眉州眉山人,祖籍河北栾城,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
公元1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考中进士后,苏东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凤翔府判官,品级不高,从八品,扎扎实实干了将近3年。苏东坡步入仕途后,一步一个脚印,逐步被提拔重用。公元1079年,因为“乌台诗案”,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。新法废除后,司马光成为宰相,苏东坡东山再起,升为正三品官员;苏轼与司马光政见不合,请辞外放;到宋哲宗亲政时,苏东坡被一贬再贬,最后贬到儋州。
苏轼在文、诗、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,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,他在书法、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,对医药、烹饪、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。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。
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,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:首先,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:进退自如,宠辱不惊。其次,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,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,所以凡物皆有可观,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。
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,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大家!